陈欢庆:甘做学生成长阶梯的科技教育无私践行者

陈欢庆:甘做学生成长阶梯的科技教育无私践行者

http://cxzy.hangzhou.com.c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20326/0022191a3e9410da41d623.jpg

陈欢庆:我校97届计算机班学生,

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

“全省科普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促进发明事业优秀工作者"

 

陈欢庆,19578月出生,1994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现任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杭州市艮山中学)副校长,兼任杭州市青少年业余发明学校校长和杭州机器人俱乐部理事长等工作。陈欢庆在中学基础教育领域工作30余年,致力于青少年科普工作,科技创造发明教育成绩突出。他研究开发科教仪器200余项,开展科普支教讲座350余场;指导学生科技创造发明获全国、省、市奖项1800余项(次);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编著出版教育丛书6本;多次获得全国、省级优秀教育成果一、二等奖。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辅导员"、全国“自制教具能手奖"称号、杭州市“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杭州下城区“五星级教师"、获二省一市科技/教育厅颁发“长三角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十佳校长"、2008年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发明协会评为“少年儿童发明园丁奖",2009年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杭州市政府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获中央教科所“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首届光华创新教育“模范教师"称号。20115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甘做学生成长的阶梯的教育工作者

陈欢庆同志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刻苦钻研,敬业爱生,任劳任怨,具有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学校、下城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科技创造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热心于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创造发明活动,他所指导学生先后有1800多项(次)科技发明项目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38人获省、市青少年英才奖或科技奖。他长期被聘为省、市师训中心兼职教授,还是杭州市科协科普讲师团成员,先后讲授科学科普讲座350多场,听课者达6万余人,受到专家、师生和市民们的好评;他多次带队参与国际青年科学比赛和交流并取得好成绩,大大促进了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到寒暑假期间,他总是忙个不停,经常带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发明比赛,如每年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等五部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很多学生夺得高中全能冠军、亚军和季军。参加各类比赛成绩经常名列前茅,近五年来有27人获得高考优惠加分的机会。

20111月寒假期间的省级电子比赛中16人次获奖,学校也荣获浙江省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先进集体称号。因为他是省内较早从事科技创造发明教育活动的教师,在繁忙的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兼任了许多社会性事务和社区工作,如接受杭州市、区教育局及有关学校的科技辅导员聘请,经常到各处进行科技辅导、被聘为浙江省亿利达少年发明奖评审员和全国宋庆龄青少年发明奖评委、首届浙江省中等师范科技制作比赛评委、物理实验教学杂志社《教学仪器维修大全》副主编职务、杭州市科普讲师团成员、社区科普志愿者、家庭教育志愿者等。在工作中,他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他热爱自己的学校、更热爱科技发明教育事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师生之间保持着平等、和谐的融洽氛围。

 

二、科技教育的无私践行者

陈欢庆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耕耘了三十多年,他将教育当作自己的生命,用他的一生去经营,他凭着坚持不懈的信念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

“教育培养的就是两个素养,一个是劳动素养,一个是创造素养。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生来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创造无处不在,科技创造同样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师的责任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并且要从青少年开始重视才能收到效果。"陈欢庆如是说。

陈欢庆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了30多年。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陈欢庆积极推行青少年的科技创造发明教育,为学校、下城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科技创造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科技教育需要循循善诱

“就比如说我们喝一杯热茶,这里面就存在三个热学知识:杯子里的水温较高,热气上升,就形成对流;我们的手在距离杯子较近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杯子的热量,这就是辐射;手和杯子接触,就是温度的传递。"陈欢庆解释说。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因为物理、科学等学科的抽象复杂和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而陈欢庆坚持因材施教,他总是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对学生循循善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着手,跟学生解释电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等问题,让学生从普通生活中去感受物理和科技知识。

陈欢庆还很善于研制科学实验教育仪器,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废弃物,并将这些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研制出如新型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磁悬浮演示器等各类教具。这些看似简单的教具,通常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动手、去创造。

到目前为止,陈欢庆先后共研制各种科学实验教育仪器200多项,有74项科研和实验成果获得教育部、省一、二、三等奖,2006年《新型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又获教育部一等奖(全省唯一)。2009年《磁悬浮演示器》等5项科学实验成果又获教育部、省的评选二等奖。许多成果被投产后,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科普教育,从校内走向校外

从教以来,陈欢庆在普通中学基础教育领域中,积极推行青少年的科技创造发明教育。但他的科技教育并没有局限于校内,在积极从事学校教育的同时,他还兼任了许多社会性事务和社区工作,联合街道、社区、各类科技场馆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在节假日,学校内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机器人俱乐部,社区的科普学校、民工子弟学校业余培训班等随处可见陈欢庆的身影。在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堆满了电焊器材、接线板等各类实验器材,还有大大小小的机器人和各种机器模型。在这些活动基地,陈欢庆免费为每一个学生进行讲解指导。他所指导的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造发明一、二、三等奖的有1800多项()

陈欢庆共开设了以面向青少年为主的科技创造发明教育讲座350多场,听课者达5万余人次,他每年还多次义务免费为民工子弟及全国、省、市、区青少年及科技教育师资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近二年为省、市电视台录制生活科普教育电视节目38个,并带学生将物理知识用于为民服务,长期义务为社区修理家用电器等,深受市民们的欢迎。

由于科技教育成果显著,每年来自国内外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更有许多老师和学生纷纷来信来电要求陈欢庆继续指导,要求帮助解决科技发明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除了浙江省内各个市县的师生,远的还有四川、甘肃、河南等地的师生。

3、家庭是最好的实验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最好的实验室。"陈欢庆说,“目前,很多父母把教育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其实,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陈欢庆认为,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劳动创造培养过程中。他表示,科技存在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需要家长去引导,让孩子去发现,去动手,甚至是去创造。家长对子女不能过分宠溺,要鼓励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和创造能力。

“一定要让孩子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陈欢庆老师强调说,我经常让我的儿子做一些家务,也让他参与科普基地的活动,他在校期间获得了多项科技创造奖项,近年已于清华大学精仪系毕业,原来在上海原本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空的时候还会去这些科普基地,帮助指导学生。现在他又到国外去深造了。"谈到儿子,陈欢庆满脸自豪,又带着些许不舍。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科技教育也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我们教师就应该积极努力去推广科技教育,普及科技知识。"陈欢庆说。

 

五十多岁的陈欢庆依然精力充沛,他对工作的热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个人。在科技教育的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陈欢庆培养了无数的优秀学生,有干部、有大学教授、有技术人员……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浙江大学图书馆技术部技术员项辉是陈欢庆的学生,他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初中的物理老师陈欢庆,我非常感谢他。" 

陈欢庆始终认为,教育者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科学有效和创造性"地学,教学的过程必须是两者共同探究与创新实践的活动。教学不应将学生的大脑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将学生的大脑当作可以点燃火种的“助燃剂",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平等探究学习共同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