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俊:趁年轻

采访:何盼  记录:吴雨璇 李金英

对话整理:吴雨璇 论文整理:何盼

指导老师:李娟

 

他,来自一个不怎么发达的小县城,高考考完便只身一人来到杭州,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座城市!机缘巧合,他来到了浙外,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学府,这是一个很小的校园,因着各种原因,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浙外!第一志愿第一专业便是他所就读的计算机专业。

 来自于计算机数字媒体专业的他,什么都懂一点,但比起专业的理论知识,他更喜欢实践,记得以前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导论课就有让学生动手拆台式机的,董晓俊学长坦言,自己最喜欢这种亲自动手的活儿了!

 都说大学是连接社会的纽带,到了大学就相当于半只脚跨入了社会。为了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当的做做兼职,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人脉等也是很有必要的。学长的课余生活,就是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做很多的兼职。学长说:“兼职干得越多,种类越丰富越好。”古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你都去体验一下,你都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就拿一个很简单的发传单的例子来讲,你把传单递出去,别人为什么要接呢?再比如填问卷,你要思考如何去沟通,如何让别人填写正确的信息,需要有好的沟通技巧。学长还分享了以前在兼职的时候学到一个“三秒钟沟通法”,就是如何让别人在三秒钟之内就信任你,愿意和你沟通。所以多接触一些(不同的兼职)也好。而且做兼职更多的收获是性格上面的东西。比如你做服务员,可能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但是慢慢的你的棱角会被磨平。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你的脾气越好,路走得越顺。还有比如你去做兼职,在面试的时候,学会如何面对面试官也对以后求职有很大帮助。大学其实就是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需要你和社会多接触,兼职就是这样。趁年轻就应该多闯闯,每一行都去试试,并不是说你读这个专业你就一定要干这一行,喜欢最重要!很羡慕学长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

进入大学,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打发课余时间。我所了解的大部分的男生,课余时间都是被打游戏所占据,但是董晓俊学长是例外。他的课余时间被兼职和志愿活动所占据。董晓俊学长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在大一的时候便加入了校青协(现在叫志工办),因为这个部门是负责组织志愿活动的,所以学长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志愿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董晓俊学长尤爱排球(还说以后有空我们可以一起打排球)。据说他们当时还组了一个排球队,天天打排球,六月份这种大太阳的日子,他们都能从中午太阳正空打到太阳下山。后来在院组织的排球赛里轻松拿下第一。还有就是摄影、组装电脑和骑行。据说学长的第一台单反就是用自己做兼职的钱买的。想想我们自己,连买双鞋子都要问爸妈拿钱,而别人已经开始自己置备数码产品了,想想也是惭愧!

 高中里,大家参加了各种学科竞赛,而大学里依旧有很多的竞赛在等着你,只要你有兴趣。比如我们数学专业有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新苗计划等等。计算机专业的比赛也挺多的,比如有电子商务、应用,数字媒体,ACM。学长建议多参加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比赛。因为说实话,老师所教给你的,其实都是一些很基础的东西,是一些核心理念,于应用方面有些差距。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的编程是很理论的,但是参加编程竞赛的时候,就会完完全全应用上所学的知识,这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还是挺大的。就竞赛而言,学长个人表示没有参加过,因为当时想要报名一个竞赛时恰好与支教活动冲突,就放弃了。说来也真是可惜!

在大学里,因为不打游戏,所以不会像很多男生一样半夜不睡觉。但是学长比较喜欢鼓捣电脑、组装电脑,平时就是十一二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也算是与专业相关,毕竟是第一志愿第一专业,自然是很喜欢计算机的!

 虽然说大学生创业并不少见,之前也有听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创业,只要几个室友一起几台电脑就够了。但是对于董晓俊学长的创业还是充满了好奇,而学长的回答也算是全面解答了我的疑惑。学长认为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当时有许多政策上的鼓励和便利。其次,虽然他不是师范专业,但是却比较喜欢教小孩子学习,感觉还是挺开心的,加上在支教之前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学到了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小孩如何去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但是现在很多所谓晚托班,对孩子根本不管不顾,有些所谓的老师根本不懂什么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是学校的一些师范专业的同学想要相关的兼职,但是没有很好的渠道,家长方面也有较大的需求。而学长所读的专业原本就是向软件开发方向培养,所以就产生了是不是可以办一个类似于家教网的网络平台的想法,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但是当时学长经过咨询之后了解到,做一个网站所需要的注册资金是千万级别的,还需要很多繁琐的手续,这是当时的他们没有能力去实现的,所以他们改变了想法,决定从实体的晚托班开始。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学长觉得,他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都不够专业,对找一个对口的工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不如趁着年轻去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哪怕失败了也没有关系,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学校也很支持大学生创业,校方提供的资金给他们减轻了不少负担,不论是晚托班教室的房租还是广告费,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资金的压力变小了,自然也就有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其他的问题。

有了创业经验之后,学长也给我们分析了一下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优势方面,首先是政策。现在有许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许多便利。第二个是大学生所能挖掘的资源比较多,比如有充沛的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年纪轻嘛,精力比较充沛,比较敢做,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可以把想法付诸于实践。年轻无所畏惧嘛。但是劣势也在于此,正是因为大学生年轻,没有什么经验,了解得不够深入,相对来讲在社会上所能整合的资源比较少,商业、管理方面的经历比较少。毕竟大家都不是管理专业的。

  而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学长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首先是要“脸皮厚”。举个例子,比方说不管你是拉投资也好,跟别人谈判或者找合作也好,别人拒绝你一次,你厚着脸皮再去一次,再被拒绝,再试一次,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你要再三地去尝试,去努力。其次就是你一定要有耐心。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一样,尽管被无视被拒绝,他还是坚持每周给州议会写信申请拨款扩建图书馆,坚持了几年之后还是获得了成功。一定要坚持,要有耐心。因为创业不是一件马上就能够取得成果的事情,可能一开始你会亏本,甚至于走到付不起房租、饭都吃不起的地步。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沉住气,眼光往远了看,坚持下去。还有就是要关注新闻热点。多关注新闻,你能从中挖掘出很多信息,把握国家新出台的一些政策,了解这些政策会对你创业产生什么影响,及时做出调整。最重要的一个是,要有团队合作。对团队创业的人来说,目标是如何实现大家的愿望,而不是如何实现你的愿望。你并不需要剧本很专业的知识,但是你要知道如何让你的合作伙伴或者员工发挥他们的优势,并且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所擅长的事情,不要做太多的干涉。

对于那些不想创业,毕业后只想找份稳定工作的同学,学长也给了很好的建议。因为现在的用人单位比较看中的是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员工来说的话,你不要只把自己当一个小员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应该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做足充分的准备,但是也要切记不要擅自帮上司做主。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你考虑问题的时候考虑的更周全,那么老板就会更省力,自然就会重用你。所以平时做事要积极主动一些。

 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就很有必要。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先生在新生开学是会问两个问题。一个是“你来浙大做什么?”,另一个是“你想要怎样的人生?”。学长的建议是,作为大学生你越早弄明白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事情越好。尽早发现自己的所爱,确定一个前进的方向,然后你可以通过做职业规划了解到你喜欢的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以及你为了获取这方面技能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好的职业规划能帮助你由浅到深地对自己喜欢的职业进行剖析、了解,然后做一步步的职业规划。但是这个职业规划并不是规划一生。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不断在变化的时代,你不可能以现在的眼光、视角来定义你今后的一生。所以他对职业规划的看法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自己所喜欢的职业,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再根据该职业所要求的技能制定一个个短期计划,并且根据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进行不断的修改。

  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学长说他还是会常回学校的,因为车停在学校!而以一个毕业生的眼光来看待浙外,学长觉得浙外还是很好的。虽然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确实很难接受,毕竟这和我们想象中的大学不一样,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活久了就觉得,其实浙外也挺好,而且也在不停地变化着,相信以后会更好!不论是本部还是山里都有其好处在,我们不必太苛求什么,也不应该嫌弃这个挑剔那个,年轻的时候不吃点苦,等老了就更受不了了!

  采访的最后,学长也对浙外送上了祝福。只是这个祝福是出乎我意料的。学长说,希望浙外以后能多点温暖。一开始还有些差异,并不觉得浙外不够温暖,毕竟学校确实给我们开设了通宵教室,也便于我们消暑。一问原因才知道这祝福确实是有必要!硬件上我们比不过人家,软件上,总得让人家觉得浙外虽小,但是在浙外我们不孤单!

 虽然不是第一次采访,却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体会,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真心想把它做好!这一次的采访让我学到了许多,虽然也有在做一些自己的小本买卖,但显然经验是不足的,而这一次,听完学长的经验之谈后,相信对我以后的创业之路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吧!